至今的歷史古羅馬時代,社會上有一種專門從事放債業務的人,為方便起見,他們將何月何日某人該還的債和該付的利息都記在一個本子上。因為這種本子是以月為單位,按日期排列,附有記事欄,其記事方法簡便明了,漸漸地被其他行業所借鑒。
香港著名英商太古洋行第二任華人買辦莫藻泉上任后,興建了一家糖廠。1884年他推出一種類似海報廣告式的“月份牌”,用以宣傳太古糖廠的產品。凡購買太古糖者,贈送“月份牌”一幀。后來,許多廠商競相印制免費贈送“月份牌”,并不斷改進形式。隨著歲月的流逝,“討債本”和“月份牌”逐漸演變成為當今的掛歷。
最近,很多市民都關注一本富有閩南文化韻味的臺歷。這本出自于市民吳少鵬之手的手繪臺歷,把廣大市民耳熟能詳的閩南童謠《天烏烏》臺詞分散到2012年的12個月份中,且在每一頁臺歷上配一幅漫畫。其實,像這樣將自己的個性化創作放到臺歷、掛歷中的群體,還真有不少。市民陳先生是一名攝影愛好者,他就將自己一年來拍攝的照片精選出來,放到臺歷里。“這樣的臺歷記載著我一年來的辛勞,將來也是一種紀念,還可以和同行探討、提高。”
商家紛搶制作市場
面對市場的一枝獨秀,眾多商家都開足馬力爭搶“蛋糕”。記者走訪市區多家數碼沖印店,發現不少商家都開展臺歷制作業務。東街一家數碼沖印店的店主稱,已接待了三四百位客戶前來沖印制作個性化年歷。一本13頁的個性化臺歷,價格一般在四五十元。而掛歷根據印刷開本的大小和紙張質量的優劣,價格低的也在四五十元一本,高的要幾百元一本。只印一兩本的客戶也有,但多數是要求印二三十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