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臺《人世間》收官了,江蘇衛視《人世間》又將時光倒回。重刷一遍發現,老周家的墻,也是一場記載歷史的變遷。
78年,老周家有了真正的掛歷。
巧合的是,國家圖書館館藏最早的掛歷也是1978年出版的。

70年代中期的掛歷插圖,基本都是反映“轟轟烈烈”的文化革命的場面,毛主席像,革命樣板戲是主要內容,但也有像老周家這樣的風景攝影作品,反映祖國風光的。
進入80年代改革開放以來,掛歷內容變得豐富多彩,掛歷形式也開始發生變化,發行量逐年增加。
老周家的這幾幅掛歷,就是80年代掛歷中的“典型”代表。
比如這幅“泳裝”美女的彩頁。

又或是這幅美女配香車明星的彩頁。

作為商品進入普通老百姓家的掛歷,在上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成為了炙手可熱的網紅產品,曾是春節送禮的一項必備佳品。
每個90年代長大的男孩子都應該對掛歷上那些明眸皓齒的紅唇美人印象深刻,尤其是穿得越“ 暴露”的,在大街上看到了,越要忍不住鬼鬼祟祟多看兩眼。
女孩子們也禁受不住誘惑,偷偷效仿她們涂媽媽的口紅、把頭發也搞成蓬松的樣式,當然被抓到了要挨批的。
掛歷上的美人反映了上世紀的中國時尚潮流, 影響了將近20年中國大眾的視覺審美與想象。
最重要的是,沒有ps。

記得有一句話叫做:誰的童年女神還沒拍過幾張掛歷。
當時,有一位靠臉就能賣出60萬冊掛歷的女神何晴,算得上掛歷屆的頂流小花。
也是因為掛歷封面上溫柔如水的形象,何晴被瓊瑤看中,拍攝了《青青河邊草》。

不過,2000年以后,傳統掛歷開始逐漸沒落。
老周家的掛歷又變成一張紙的“年畫”,其地位還不如隔壁的球星海報。

《人世間》記錄了50年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而里面的掛歷何嘗不也是一場起起落落的文化記憶呢?
如今,掛歷消失很久了,可走進一家書店,你很容易就能在顯眼的位置看到類似于《故宮日歷》的“日歷書”存在。
形式上接近原始的“老黃歷”,內容上強調新老文化的融合,一款日歷可以買到幾百萬套。
不知道你有沒有經歷過“掛歷”的輝煌呢?
你家里現在還會用“掛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