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轉眼
2019年只剩下一個多月了
你想好如何迎接新的一年了嗎?

即便在手機看日期很方便的今天,
依然有很多人,
在歲末的時候要買一本新年日歷,
拿到手就把重要的日子都先標記上去。
既不容易忘記,
也讓生活有點儀式感。

有沒有發現,
今年的日歷書上市的時間更早了?
這場歲末的狂歡,
上半年剛過就開始拉開帷幕,
仿佛在說:
“期待2020年,可以早一點,更早一點!”

明年的日歷你買了嗎?
廣播君整理了一些
2020年“可鹽可甜”的高顏日歷,
希望大家能從中選到自己的真愛~
博物日歷
故宮出版社

盤點日歷書的頭部品牌,《故宮日歷》排第一可謂當之無愧。
在上世紀30年代,故宮就曾推出過《故宮日歷》;2009年,《故宮日歷》以1937年版為藍本復刻出版;2016年版《故宮日歷》銷售額在日歷書整體市場中占比超過70%,在京東上市不到半年銷量近10萬冊;到今天,這本被稱為“紅磚頭”的《故宮日歷》已經累計發行300萬冊,在一定程度上也帶動了日歷書市場近幾年的蓬勃發展。



2020年將迎來紫禁城建成600周年,《故宮日歷》也為紀念紫禁城六百周年特別呈現。
第一個月與往年一樣選取與該年生肖(鼠)有關的文物,此后各月則將更多筆墨著于紫禁城本身。

國博日歷

能夠與《故宮日歷》相媲美的,大概只有這本匯聚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國博日歷》了吧。2020年《國博日歷》的內容來源于中國國家博物館的館藏文物,具有收藏價值。


天博日歷
春華秋實,轉眼間天津博物館已經陪伴天津這座城市102年。2020年恰逢天干之始的庚子年,天博決定以《天博日歷2020》為獻禮,選取天津博物館館藏吉祥主題類文物,分“福”“祿”“壽”“喜”四個主題分別對應四個季度,展現文物所傳遞的吉祥寓意。


文物甄選上除反映館藏特色的繪畫、瓷器、玉器外,也有楊柳青年畫、泥塑、剪紙等貼近百姓生活的民間藝術作品。

中國傳統節日和二十四節氣,采用碑拓集字,文物則盡可能地選擇應時應景的文物。希翼透物見人,使讀者了解古人的審美觀念與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獲取更多中國古代文化的豐富內涵。

《技術的歷程》日歷
日歷的圖片選自由中國工人出版社即將出版的、規模近千萬字的牛津《技術史》全譯本,從3000張珍貴手繪插圖中精選出300多張,覆蓋遠古、古代與近代科技。

《技術的歷程》以技術發展為主題,濃縮展示了技術的發展歷程,可以讓日歷使用者從科技視角俯瞰歷史,從歷史視角理解科技。

濃縮展示技術的發展歷程,配以簡短圖說,集技術知識與藝術審美與一體,極具收藏價值。

敦煌日歷
雖然叫做日歷,但《敦煌日歷》并不是每日一歷,實際上卻是月歷,時間跨度也從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共18個月,每個月對應一幅精選的敦煌繪畫珍品,再現了佛教圣地五臺山的風采。

2020敦煌日歷,兼具日歷+手賬功能,壁畫內容取材于18幅敦煌繪畫珍品,以此再現五臺山佛教圣地風采。